北京市审计局在开展城市垃圾处理运行情况相关审计调查中,系统谋划论证、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工作,保障审计项目提质增效。
一是深化项目论证。把立项当课题研究,将开展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建设情况专项审计工作纳入市局“十四五”审计规划。根据生活垃圾从前端分类、中端运输到后端处理各环节不同要求和特点,分年度、分重点组织实施项目,将审计项目做成“连续剧”。调研走访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了解近年来北京市生活垃圾产量、结构、处理能力和资金投入规模和变化,为确定审计目标打好基础。多渠道、多维度获取信息,收集上级和同级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涉及相关事项的审计成果,了解以前年度揭示的相关问题,为确定审计重点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学术期刊等资源平台获取专家关于垃圾处理行业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拓宽审计人员的视野和思路。
二是“谋”“审”紧密结合。业务处精心“谋”划好审计项目,在厘清公共服务领域绩效管理政策基础上,设定推动实现城市公用设施降本增效这一审计目标,明确垃圾处理能力实现情况这一审计重点,提出分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以及费用定价环节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等重点任务,形成全面完整的审计思路推送项目实施部门。负责实施项目的派出局做好审计工作,研究“破题”方法路径。根据审计人员特点对应被审计单位职责,明确责任链条。按照重点抽查项目分类组建市级三层审计现场人员组织架构。业务处与派出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协同,通过日碰头、周例会、月总结形式对审计发现疑点证据、重要数据间勾稽关系、问题定性及后期整改要求等关键信息快速交互,确保全面揭示问题。
三是做深做实研究分析。把问题当课题研究,注重点面结合。一方面围绕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及后期运行维护全面反映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垃圾处理成本核算这一核心业务集中发力,抽查垃圾处理设施预算定额测算的原始业务数据,关注是否因取值不合理造成定额不准确、影响补贴资金等问题。把建议当课题研究,将审计发现的有关问题与政策机制运行、资金投入保障、法律法规配套、部门职责履行等因素综合分析,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发挥审计在推进改革和完善制度机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是用好工作机制控制审计质量。业务处制定审计项目重点联系人制度,明确业务部门重点联系人在项目前期调研立项、过程监督指导和后期复核审理中的职责,全过程参与审计项目组织实施各环节工作。派出局编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工作指南》,按照“责任人+审计事项+职责任务”的框架明确各审计组成员主体职责、工作质量和标准要求。分管局领导加强过程调度指导,组织召开项目把控会,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参会的综合部门积极在问题定性、质量把控、成果挖掘等方面提供建议支持。
作者:城市运行管理审计处 彭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