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审计大家庭的一员,虽未亲身经历新中国国家审计恢复的标志性时刻,但是想象着1983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以及各级地方审计机关组建的瞬间,仍然心潮澎湃!
如同一个生命的成长历程,三十年间国家审计也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从“上审下”到“同级审”与“上审下”并举的发展过程:
1983至1986年是打基础、搞试点的摸索阶段。各级审计机关主要通过采取对部分地区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的形式,开展国家审计工作,以此积累经验,摸索国家审计工作思路。
1987至1994年是依法独立开展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阶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监督暂行条例》规定,各级审计机关独立行使财政审计监督权,开展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工作。在初步摸索出了国家审计工作的路子,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审计权威性也得到了加强。
1995年《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审计开始实行“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的审计监督制度,扩大了审计领域,增强了审计力度,我国国家审计工作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级审计机关为各级政府加强财政治理和人大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充分发挥了财政审计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保障监督职能,成为国家治理架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是2012年《北京审计条例》的出台,为国家审计在依法行政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机缘巧合的是,我也是在30岁的年纪迈进了丰台审计局的大门。和中国审计事业并肩前行,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荣耀。有这位良师益友的陪伴,我带着青涩褪去后的成熟与平和步入“三十而立”的人生阶段。30岁就应该去面对一切困难,应该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
在短短一年半的工作生活中,丰台审计局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三堂内涵丰富的人生哲理课!
第一课:审计工作者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是我们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之源,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加强责任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负责,进而对手中审计监督的权力负责。如果没有责任感,就不会有同事间的无私分享,互相关爱,答疑解惑,互相帮助;如果没有责任感,就不会有那么多审计干部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捍卫国家审计的权威。因此我们要忠诚审计事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学会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体现忠诚,始终把个人成长与审计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在推进审计事业发展中体现人生价值。
第二课:审计工作者要具备高昂的学习热情。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样“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将成为制约发展的巨大障碍。审计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更加需要知识储备与时俱进,做到与被审计单位无障碍沟通。审计夜校的学习使刚刚加入审计队伍的新兵受益匪浅,年度集中培训更加开阔了审计人员的视野。能有幸在学习型审计机关的氛围里成长,接受“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对于我来说是十分幸福的人生体验。
第三课:审计工作者要具备积极的进取精神。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顺应形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知难而进,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消除畏难情绪,勇于向困难挑战,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增强使命感。要勇于创新,突破陈旧路径依赖模式,实现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变。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改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适应未来审计的需要,实现审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在人生的第一个三十年,我与国家审计无缘结识,唯有遗憾在心中!在三十而立的年华,我与国家审计千里来相会,相见恨晚!在以后的三十年,我期待与国家审计事业并肩前行,风雨同舟,共谱华彩乐章!(希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