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Z审计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审计组,赴D市开展扶贫政策落实和扶贫资金管理情况交叉审计,发现了一起偷梁换柱,套取易地扶贫搬迁征地补偿资金的典型案例。
入户走访,蛛丝马迹显端倪
在对D市某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征地补偿金延伸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将补偿户数少且补偿金额偏高的甲村列入延伸跟踪对象。
某日,审计组按照日程安排由村干部带路到甲村实地走访调查。入户调查谈话时,审计人员发现当谈到“征地面积是多少?”“按什么方式进行补偿?”“补偿资金是多少?”时,被征用土地的农户就开始吞吞吐吐,目光不时瞄向村干部。通过实地查勘发现,集中安置点的土地征用面积与实际占用面积明显不匹配。审计人员不动声色,继续走访,认真做着记录。回到驻地,审计组连夜展开讨论分析,感觉甲村被征用的土地有猫腻,决定对征地补偿款资金流向展开审计调查。
多方调查,追根寻源巧得证
次日,审计组来到银行调查取证,三个农户总共获得18.74万元征地补偿款,有16.24万元兜了个圈回到村会计沈某个人账户,后又被他存入了财政专户。被征地农户分别只获得了1.5万元、0.5万元、0.5万元的征地补偿款。回想入户调查时,当事人面对自己利益受损无动于衷,现在截留资金又未进入村干部个人腰包,这一波诡异的资金流动到底有何深意?
审计组决定到财政所先查看甲村财务账目。甲村财务账目显示:沈某以土地出让金的名义,将16.24万元转入财政专户,且附件资料包括村级资产资源处置报批表、土地出让合同、村委会议记录、镇领导签章等,资料很是规范。难道仅仅只有资金截留问题?征地补偿截留款与土地出让收入,分毫不差,是巧合吗?
审计组决定再进甲村。审计人员第一次走访发现,张某面对审计组问询神色忧虑,此次走访首选张家。面对审计人员到来,张某神色紧张。经验丰富审计员老刘抓住张某担忧心理和他谈论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件,“老张啊,很多人将扶贫资金当作“唐僧肉”,这个案例最后是这样处理的....”当听到虚报冒领专项资金要以诈骗罪论处时,张某再也坐不住了,主动交代碍于情面答应村干部“帮小忙”的全过程。同时提出归还所得钱款,并主动要求带领审计组实地勘察所谓被征地块。审计组对张某的口述作了详实笔录。临走时,张某握着审计人员的手说:“谢谢你们,我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离开张家,审计组立即赶往另外两家调查取证,事实面前无从辩驳,李某和王某也都承认了配合村干部签订虚假征地补偿协议套取易地搬迁补偿款的事实。天色已晚,审计组决定返回驻地整理证据,准备摊牌。
正面交锋,铁证如山吐实情
第二天一早,审计组带着证据再次来到甲村村委会。村书记陈某面对审计组问询,说话兜兜转转、逃避重点,一再重复自己并未经手此事,不清楚不知情。会计沈某一开始强装镇定,矢口否认上述三农户向其个人银行账户转账事实,审计组拿出转账的调查取证记录时,他又情绪激动拍着桌子说所有钱款都上交财政,自己并未截留一分,当审计组告知村民已承认签订虚假征地补偿协议,他慌了神,也没有了先前的底气。铁证面前不容抵赖,看到审计组摆在他面前的张某等村民谈话笔录,沈某只得如实交代了事情真相。
原来,XX园林有限责任公司免费为甲村修建了两条道路,作为补偿,村集体拿出18亩荒地供其使用,公司并未上交过任何土地出让金。甲村书记陈某和会计沈某与农户签订虚假征地补偿协议,套取易地搬迁补偿金18.74万元,拿出2.5万元作为好处费分给农户后,将余下16.24万元,改头换面冒充18亩荒地的土地出让金,企图将套取资金合法化。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一起偷梁换柱,虚构合同套取易地扶贫搬迁征地补偿款的典型案件终于浮出水面。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及时将案件线索移交当地纪委监委机关立案查处。(潘家富) (来源:湖北省枝江市审计局 转自:审计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