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专栏 > 审计文苑

家有规矩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是普通人家出身,想起来,家中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大规矩。戒尺、请安、女红只有电视剧里才有,食不言寝不语好像也已经被饭桌上家庭聚会的热闹气氛排挤到哪个不知名的角落里了。
  再想一想,一个还剩几粒饭的空碗,一个魁梧的身影,一个宏大的声音,仿佛早就绘制好的场景一样瞬间浮现在我的眼前,组成了一幅具象化的规矩,那样熟悉,如影随形。那个充满底气,甚至有些斥责意味的山东口音时时在我耳边回响,“不能浪费”,往往震得我要再多看几眼面前的空碗,找找是不是还有被我不小心忽视掉的米饭君。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出身,生在中国开化最晚的中原中部,熬过可怕的三年自然灾害,种过田,当过兵,搞过经济建设,“不能浪费”这个规矩,融化进了他们的血液,流露于生活里,带到了工作中。
  印象里,父母要求我们从小就不准挑食,酸甜苦辣,韭菜胡萝卜,大米白面,做什么吃什么,吃什么就要吃干净,不挑食倒是给不浪费作了最自然的铺垫,但是造就了我现在对美食基本没有太多敏感的现状,不过倒是有助于我迅速适应我那位南方婆婆迥异的厨艺,自我感觉“不能浪费”的好规矩倒是让我时时受益。
  印象里,家里有一个大大的铁盒子,锤子钉子管子铁片子叮叮当当满满当当, 都是家里打扫卫生、外出走路随手捡拾积累起来的,修缮菜窖时修理板凳时做手工时,又可以随手拿出来叮叮当当一番,敲打出了零碎而又幸福的生活之音。这个习惯导致我现在整理废弃文档资料时总是挨个回收曲别针、文件夹,被有的九零后劝说“节约那点东西还不及搭上的时间成本珍贵”,也许吧,但是习惯使然,现在不是也提倡打印纸双面打印吗?如果没有因规矩养成的习惯,很难想到身边的随手浪费可以得到较好的遏制。
  印象里,小时候,出差好像就是父亲的工作,隔三差五,公文包一拎,天南海北;母亲除了工作,下班还要洗衣做饭,至今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三五天蒸一大锅馒头塞住家里人的嘴,除此之外,带孩子们每周出外远足,逛逛胡同什么的还不耽误。当时觉得父母把工作和生活安排的紧凑自然,不像我们现在每天紧紧张张还不知干了什么,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父亲道出了个中缘由“时间也是不能浪费的”!是啊,想想最近几年,常常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大把的时间消磨在手机上,消磨在凌乱的生活安排中,消磨在不知所以的事情上,这和浪费有形物品有何区别?
  “不能浪费”,说起来像是老生常谈,做起来却是从小的规矩养成,这是潜移默化,是丝丝入扣融进生活每一个细节里的习惯。如今社会上提倡的“光盘行动”似乎反证了浪费大行其道的可怕现实。家有这样的规矩,我有何理由不时时反省,牢记并传承下去?

作者:齐燕霞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审计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